首页 > 剧场 > 专栏 > 戏曲如何适应现代演艺市场

戏曲如何适应现代演艺市场

时间:2015-05-02 | 诸葛流年 | 来源:中国文化报

摘要:江苏省自古就是中国戏曲版图中的重镇之地,戏曲流派纷呈,戏曲种类繁多,有柳琴戏、江苏梆子等二十几个品种,发源于江苏省的昆曲更有“百戏之祖”的称号。然而,令人遗憾的是,作为江苏的省会、戏曲文化土壤深厚的南京城,一直以来却没有一个供市民天天看戏的常态化戏曲平台。

   江苏省自古就是中国戏曲版图中的重镇之地,戏曲流派纷呈,戏曲种类繁多,有柳琴戏、江苏梆子等二十几个品种,发源于江苏省的昆曲更有“百戏之祖”的称号。然而,令人遗憾的是,作为江苏的省会、戏曲文化土壤深厚的南京城,一直以来却没有一个供市民天天看戏的常态化戏曲平台。

   2014年8月,南京演艺集团在南京老门东成立了金陵戏坊,结束了南京戏迷们无处听戏的日子。金陵戏坊的出现既为戏迷票友提供了观看演出、交流联谊的场所,也为南京市民休闲娱乐提供了新的选择。新开业的金陵戏坊免费向市民开放,市民只需要通过网络或电话预约就可以去听戏看曲。不过免费并不意味着金陵戏坊不讲求经济效益。整个戏坊的投资大约1000万元,每年的运营费用需要600万元至800万元,在不收门票的情况下,经营者探索通过各种创新途径维持运营。比如调集南京市演艺集团旗下的演艺团体进行一些公益性的演出,这样可以在保证演出质量的同时尽量降低演出成本;其次,通过餐饮配套服务以及开发与戏曲相关的文化创意衍生品产生利润:金陵戏坊也是一处雅致的茶社,平时会提供一些早茶茶点、南京小吃美食等,观众可以依据喜好自主消费。此外,戏坊还会在组织一些专场演出时销售门票。

   金陵戏坊这一独具特色的尝试,引发了人们对于戏曲演出市场的诸多思考。多年来,演出市场的萎缩,观众群体的流失,已成为包括戏曲界在内各类演出团体面临的巨大问题。造成这种演出业态低迷退滞状况的原因自然是多种多样的。概括而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特别是网络信息时代的全面来袭,使得各种各样的思想意识和文化艺术形态大量涌入,人们的生活选择变得更加多元、丰富、综合和即时,这对包括戏曲等在内的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的确产生了不小的冲击。而由于建国后的种种复杂原因,造成当今具有消费欲望和能力的观众主体很多并不具备欣赏戏曲表演的相关基础知识和修养,以致无法产生有效需求,更毋庸说参与其中。同时,传统艺术演出团体自身由于各种历史遗留问题,造成思想观念陈旧、市场拓展意识、能力、机制以及相关人才严重缺失等,再加之政府部门的资金投入和政策扶持、管理不到位,也进一步使戏曲演艺团体的经营举步维艰。

   因此,必须清楚地认识到戏曲艺术能否走出低谷得到振兴,是与文化环境的健康发展密切关联的,它必须基于民族文化意识在老百姓心中的进一步提升和认知。然而这绝非一蹴而成的易事,需要国家和政府对文化艺术事业相当时间的关心、引导和扶持,更需要作为演艺市场主体的各演出团体主动改革,需要一线实践者与时俱进地认真思考、寻找和开拓戏曲演出市场的创新途径,只有真正从市场经济的角度探索创作、演出、经营、管理的新机制、新模式,才能掌握演艺市场的主动权。在新时代的新形势下,“等、靠、要”的经营理念再也行不通了,只讲场次不计收入、只讲社会效益不计经济效益的演出模式也不值得提倡。

   另一方面,必须要对当下戏曲演出所在的市场环境有一个清醒的认识。当下快节奏的工作和生活,使得人们更倾向于较为轻松、和谐、参与性强的艺术形式,更喜爱具有知识性、娱乐性的节目内容。观众不再热心花钱买票去“受教育”“上政治课”,不愿意被动地去欣赏无关痛痒的表演,甚至白送票也无心光顾那些为评奖或为指令性任务而演出的节目。在快节奏生活的今天,人们在工作之余,希望能欣赏到一些“慢节奏”的演出。应该说,这是当今社会价值观与审美心理变化的结果。因此,戏曲演出的传承和发展更应积极尝试与环境体验文化相结合,一方面提升民众传统文化修养,另一方面则注重培养文化消费人群。


评论一下

诸葛流年

0
关注
1
粉丝

24小时客户服务热线: 010-57205690 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kefu@itedou.com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注册入口 | APP下载 | 寻求报道

Copyright © 2015-2019 爱特豆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北京爱特豆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京ICP备15044288号-2   京网文[2018]4740-381号